Thursday, November 09, 2006

江湖路冷.槍火有情(part II)



這是繼《真心英雄》後,杜琪峰另一套故事和架構最接近90年代香港「英雄片」的作品,看過後心裡不免想起從前吳宇森的電影。

吳宇森的拍攝技法和氣氛營造的功力無庸置疑,尤其(在香港)最後期的《辣手神探》達到一個高點;但是令人覺得可惜的是,他那系列的英雄片始終還是停留在一個層次,關鍵是人物感情和世界觀,缺乏了像杜琪峰的作品般的自省與提昇。

吳宇森擅拍冷酷槍手,但他所喜愛營造的,往往是比較接近武俠小說裡那種「溫熱」的世界,堅持一個「好人vs壞人」的二元世界觀。例如《喋血雙雄》,警探李修賢對殺手周潤發從欣賞到助拳是義無反顧的,幾乎從來沒有對自己的警探身份有任何顧慮或掙扎,因為他一直就是堅持周潤發是「好人」這個簡單原則來行事,欠缺了這層矛盾的描寫,原來「警探與殺手成為好友」的有趣主線就被大大削弱;《辣手神探》裡的臥底梁朝偉也一樣,他原來的老大關海山被方便地塑造成「好人的黑幫老大」,這無疑加強了他跟大奸角(黃秋生)的對立,但這臥底角色也變得簡單而平面了。可以說,吳宇森常常強調的「情義」、「浪漫」主題,往往因為這種太簡化的世界觀而流於浮面。

杜琪峰寫的英雄也常是外冷內熱型,但他們身處的世界總是非情冷酷的,也沒有高於一切的道義原則讓主角跟從,他們往往要在兩難中抉擇,甚至只是buy time,從狹縫中走出生路——《槍火》、《PTU》、《放.逐》皆如此。《放.逐》前段最有趣的地方也在此;直到張家輝中槍之前,殺人(黃秋生&林雪)與救人(吳鎮宇&張耀揚)還是一直在互相監視、警戒的狀態。即使他們順利賺了一筆錢給母子,五人還是一個解不開的死結,就是恆常處於這種矛盾和失衡的狀況中,杜琪峰的主角才表現出更立體而複雜的情感來。

其實這種處境,在上次《槍火》的故事後段裡更要微妙。尤其是張耀揚送呂頌賢「著草」那一幕,張明知道呂若真的落跑,其餘四人都有大禍,卻又無法狠心槍殺呂,而呂又因此回去自首……可惜的是,也許因為當時拍攝條件不足,這段本該甚有趣的戲沒有造出應有的氣氛。

然而到了《放.逐》的結局,「見山仍是山」,主角們最終又回歸了吳宇森英雄片那種模式。不同的是,這是經過一番矛盾歷練後的選擇。也許這是為甚麼在深入虎穴之際,他們卻嬉鬧成一團——比起之前那糾纏難解的死結,「赴死就義」無疑更輕鬆。
或者說,是自由。
就像張家輝說一句「我鍾意」一樣。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