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17, 2011

香港拳手



有的人,生下來就是要不斷挑戰,把自己推到極限。

在香港,大家都知道當運動員多艱難;當「非主流」運動員更難——「非主流」者,就是你的項目沒有列入奧運或亞運,得不到政府的重視和資助。

而在「非主流」裡,又有一種運動格外吃苦,是格鬥技。

擂台賽事千變萬化,對拳手的多方面體能和技術要求都很高,短程爆發力和長途耐力皆必要,像MMA(綜合格鬥),踢打摔拿地上纏鬥都用到,要訓練的項目更排得密密麻麻;為了爭取在有利的體重級別出賽,拳手常需要減磅,斷水斷食,穿著膠風衣跑步焗桑拿都是常事;當然還有每次上擂台面對的傷殘風險。

練得這麼苦,實際拳酬收入卻很低。本來這也沒甚麼大不了,格鬥界其實也像娛樂圈,絕大部分人浮浮沉沉,極少數能紅起來名成利就;可是在香港,就算打到拳王,出路回報仍跟付出不成正比。有的打到世界級數,現在成了名教練,擁有自己拳館,的確闖出一番光明事業,但跟美國或日本格鬥明星的待遇,還有好些距離。

我相信支撐他們的,沒有別的,就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還有追求更強的慾望。

常說自己喜歡練武,其實比起他們,很慚愧。

(原載2011年1月7日《都市日報》。節錄。)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