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05, 2012

夫子自道

常有人說很想投身創作,但苦惱於尋找主題。我認為很簡單,做你最喜歡或者最熟悉的東西就行。通常兩者是共通的——你最喜歡的東西,又怎會不熟悉?

創作人最熟悉的東西,當然就包括「創作」本身,因此很多用創作人做主角的故事,通常都好看,無他,感受夠深吧。



先前介紹過以漫畫家為主角的日本漫畫《爆漫》就是一例。我自己是幹寫作的,看這類夫子自道的書或電影,特別覺得過癮。其中有兩套戲我非常喜歡,同樣是以失敗者為主角的,一套是添布頓的《艾活傳》,借史上最差「爛片王」導演艾活(Ed Wood)的生平,歌頌創作夢想和熱情。當中描寫的友情格外讓我感動,一群失意的影視人相濡以沫,人情,比電影的成敗更重要。



另一套是馬田史高西斯的舊片《喜劇之王》。羅拔迪尼路飾演的主角自信是「棟篤笑」奇才,人到中年卻還是苦無機會打進演藝圈子,為了得到一次電視演出甚至犯罪,綁架當紅笑匠。史高西斯的拍攝與迪尼路的演出,將那股懷才不遇、夢想與現實存在巨大落差的苦悶,表現得淋漓盡致。



也有不少紀錄片是紀錄拍電影過程的。哥普拉拍《現代啟示錄》時,他的妻子就拍攝了很多幕後情況,最後更變成了得獎紀錄片《黑暗的心》(來自康拉德的經典同名小說,是《現》的故事藍本)。哥普拉自資拍《現》的過程漫長又艱苦,甚至萌生自殺念頭。紀錄片很詳盡地紀錄了他跟這部不世傑作的戰鬥,看過後你不得不對這位偉大導演敬意更深。

(原載2011年4月1日《都市日報》。)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