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殺禪》討論區 」裡,讀友Ricky寫了兩段不短的感想/解讀。我想在這裡較詳細的作一些回應。
關於《殺禪》裡的小角色︰寫這些人物,主要的目的都是用他們的角度去敘事。改變不同的敘事角度,有時是為了戲劇效果;有時是因為製造懸念;有時則是純粹為了方便(有些場面,正面描寫會很複雜,用一人的眼睛來看就爽快得多);亦有是為了表達故事裡的社會/世界(馬千軍和趙大倫最明顯)。
我很怕看見一些只有名字的「紙板人物」在故事裡走來走去,所以即使只是出場一次而又很短促的人物,只要篇幅許可,我會儘量給他們一些背景和性格。(如果不許可或感到沒有需要,那些人物我就乾脆連名字也不起。)當然這些背景和性格都是有「考慮」的,跟整個故事緊扣。
在《殺禪》這故事裡,我希望營造出一種「歷史」的感覺。而歷史,就是由許多不同層次的人構成的。有改變歷史的人,有被歷史改變的人,也有旁觀的人。
至於多線交叉敘事的手法,可以告訴你們︰我幾乎沒有多寫任何腹稿(所以別期望將來《殺禪》出合訂/修訂版本時,會加入甚麼deleted scenes了!),而且幾乎全都是第一稿就完事(倒是每一集的開場,我有時要重寫,因為往往開筆時未進入狀態)。例外的是第一卷《暴力集團》,全書大概重寫了兩次。原因很簡單︰當時還是學生的我,初寫長篇小說,很多技巧都還沒有熟練。
至於Ricky對《殺禪》的主題和象徵意義的解讀,我就不回應了。正如我曾在某本書的後記說過︰一本作品,需要作者用額外的文字/語言來解說,讀者才能感受,那就是失敗。
而且一本書完成、出版了,那就不再只是屬於那個作者的。不同的讀者看後會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這也不再是作者可以控制的。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4 comments:
謝謝喬兄給我另闢專欄作出回應:)
《殺禪》我覺得其實就是一本厚厚的史書(就像古代集結了人物傳記、地理誌、戰紀、權力鬥爭、文化制度於一身的那類史書);而且歷史就是不斷的人殺人、一朝起一朝落——這裡面出現了甚麼人/他們如何由生至死/為什麼死/死了對歷史路線有甚麼影響等等都是整個歷史需要記錄的範圍,這些也跟《殺禪》如出一轍﹗
雖然現在我們所讀所知的歷史或者有真有假,但毫無疑問歷史是人類的集體記憶。當然《殺禪》是架空歷史,沒有任何限制和界限,追讀性會更高——不過我想問:第一卷以倒敘形式去寫,有沒有特別原因?因為在讀者而言可是會覺得最後的劇情曝光了,似乎稍欠一點神秘感,但轉念想這又是個製造懸念的方法,給省略了的「過程」就是要讓人逐卷逐字去追讀。唯一曝光過度的我覺得是「殺草」吧﹗讓廣大讀者都預知了甚麼人將會被「它」取命……
我沒有刻意計算《殺禪》裡究竟出現了多少個「獲發配名字」的角色,大概差不多有100人吧﹗這麼龐大的人物數字(即是會有這麼多種不同的性格)和世界架構,我真的很佩服您這種駕馭的功力,而且還有無處不在的「伏筆」,我不是隨便說說的,如卷六裡描寫大祭酒旗下沒有固定的班底,原來就是伏筆了蒙真如何可以在發動了「小型政變」後迅速脫身事外並穩定軍心;又如同卷中描寫鐮首與寧小語房內的小擺設,在最末鐵爪擄走寧小語的篇幅中竟又再次出現,不過是已經給打碎或砸爛了的,這種側寫角度甚至比直接描述更震撼,而這些不同的寫作技法就像製造了很多新畫面,所以至今仍有印象……還有人物中的小動作我也想在此說說,卷六(嘿嘿,又是卷六)裡于潤生有一個用手指搓揉眉心的小動作,到了中後段狄斌在叩寧小語的門前也重複做了出來,我相信這又是作者刻意告訴讀者的一支伏筆:白豆愈來愈似于老大了。
還有想說的一點,我特別喜歡卷四及卷六的開場及上半段部份——如卷四以漂城每個階層的人的言語及思想慢慢烘托出幾年不見的于潤生(這種神秘的寫法我想也同時代表了于潤生如今已不是等閒易見的人,所謂今時不同往日;而卷六的前段,大樹堂五兄弟依次序出場,也很有種規律性,使得儘管在多線發展中仍含有一定條理,這都是我很喜歡看的。
倒是我的所謂「解讀」,其實只是一己之見,相信很多人都有不同看法。也不關作者的事,《殺禪》是一本好書,小弟會繼續努力的﹗﹗﹗
其實係有deleted scene架(踢爆)!
第六期殺禪校對後,我曾提議鎌首同鐵爪打多少少,喬生好似寫左D,後尾佢話都係唔係咁o岩,所以冇用。
關於開首的倒敘︰
沒有甚麼特別原因,就是覺得這樣寫比較好看:)
袁兄,竟然有《食肉國家導演版》,刪剪了兩人五分鐘的打鬥片段,希望會加進《人間崩壞》啦:D
喬兄,發覺白豆也有好些東西可以寫,不過要先整理一下…… :)
Post a Comment